close


 

 懷古就叫它金山面大道

 

 

        拜讀了貴報版時論廣場苦楝子「介壽路就是介壽路」一文後,本著身為金山面居民的一份子,也來嘵舌談談應更名為「金山面大道」的緣由和這條路的緣起。

 

  民國三十九年陸軍新兵訓練中心設立於關東橋時,出入口沿用現今光復路一段八十九巷,一直到民國四十三年興建坪埔營房,由於八十九巷道路狹窄出入不便,經相關單位研議,從第二公墓上闢建一條六公尺之石子路,這條無名之路在民國四十九年介壽堂戲院落成後,才有人稱之為介壽路,但在戶政資料中卻始終沒有這個路名。

 

  介壽路原來是通往寶山鄉、陸軍新兵第一訓練中心與坪埔營房的道路。新竹科學園區在十八年前成立時,由於未考量到聯外交通問題,以致在廠商不斷增加之下,經常交通堵塞。因此,園區管理局決定拓寬介壽路為五十公尺寬的四線道路,使園區對外聯絡更為通暢,這就是「特十二號道路」為何拓寬的背景。

 

  科學園區座落在金山面的土地上,十八年來消失的地名有徐屋、胡屋、出粟湖、茶寮、隘路坪、泉興埔、蜈蜞窩、風吹輦崎、三角、上庄、下庄、厚力林等地。老地名是歷史的化石,也是珍貴的文化瑰寶。既然介壽路是一條沒有登錄的路,何不讓老地名重見天日!將擁有二百六十五年歷史文化的金山面,烙印在介壽路上,就叫它﹁金山面大道﹂,以喚回族群共同的歷史記憶。(本文刊載於1998122日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u02071946 的頭像
    wu02071946

    金山面文史工作室(吳慶杰的部落格)

    wu020719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