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民意、旋被假藉民意抹滅的金山里「九地街」、「柯壢街」,也許是台灣地方自治吏上壽命最短的「柯壢街」短命街!
新竹市金山里科園三期安遷戶的居民,經過多方爭取,才獲得為自己社區街道命名的權利,一反過去八股式的官方命名法,亦跳脫歌功頌德的老路子,全然以「柯壢街」由下而上的社區參與精神為基調下產生的街路名稱,允稱最符合民意的趨歸。「金山街」、「九地街」、「柯壢街」就這樣成為科園三期社區風味獨特、饒富鄉土意識(九地街意指「柯壢街」久居之地、柯壢街(指柯壢坑之河濱道路)的路名了。
作夢也沒想到,如此「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街路名—經過居民內部的商討、科管局的同意,戶政所的既定程序,再加上市府的斟酌核可,意抵不過民意代表幕後操縱的﹁幾個人的簽名﹂效果為大,到底誰是真正的民意?戶政事務所更改路名的依據如斯、草率如斯,令人難以信服。尤其不解的是,市府隨後同意以公投化解此項爭議,意遭戶政事務所片面逕行否決!試問戶政事務所能代表民意嗎?這又是那一門子民意?
再來看看更改後的路名,從金山十二街到金山二十八街,從金山北一街到金山北三街,從金山東一街到金山東三街,再加上原有的金山一街到金山十一街,滿篇金山、滿紙數字,猶如滿天的星斗,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前看、後看都十分相似,分不出個所以然來,又如何達到便於尋訪的實質意義呢?
戶政事務所「出乎爾、反乎爾」的作法,造成的爭議目前只是個開始,往後,「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更改?」發動幾個民眾連署簽名提出變更路名要求,一而再、再而三,這樣的更名事件豈不是要不斷上演?(88年5月29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