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保護自然及文化資產 (159)
- Jan 18 Mon 2016 08:22
新竹市金山面開山伯公300年原本枝葉繁茂的樟樹被高鐵修剪得不成樹形。
- Dec 31 Thu 2015 07:38
高鐵能為百年土地公廟,更動工程,蘇花改卻是面對千年遺址,完全無感!
- Jan 28 Wed 2015 06:41
歷史總是寫在看不到的坡坎邊
- Jan 22 Thu 2015 10:43
傳統三合院危機
傳統三合院(夥房屋)是台灣珍貴的人文資產,丘陵中美麗的三合院地景,曾是桃竹苗的文化標誌,但因工法與材料取得困難,維修這些房子越來越困難,部份頹廢的三合院,用鐵材維修或被拆除!(客家伙房屋屋的消失,通常出售主因是家族意識薄弱、老屋維護成本高、工法失傳、老宅的繼承人太多代,產權問題複雜,「孔方兄」誘惑,賣出可以省麻煩。
- Oct 27 Mon 2014 06:27
寶山鄉三峰村永興夯土炭窯
- Oct 05 Sun 2014 07:01
老茶亭-體驗奉茶文化的溫馨人情空間
寶山鄉八股茶亭
- Sep 15 Mon 2014 13:53
澎湖七美鄉的雙心石滬
雙心石滬位於澎湖縣七美鄉的東湖村,係利用玄武岩和珊瑚礁砌築兩個石滬搭成的心型,頭尾相接,形成了兩個愛心相連的浪漫景象,吸引眾多的情侶前來,儼然成為澎湖觀光的代表景點。石滬原本是沿海漁民用來捕捉魚類的陷阱,海水漲潮時淹過石滬,退潮時水位下降,魚兒們就會被困在石滬當中。
- Sep 15 Mon 2014 13:20
花東地區唯一留下的字亭(惜字亭)
台東縣池上鄉玉清宮創建於民國三十七年,字亭則建於民國六十年。字亭係六角形磚造三層結構,其第二層為焚化字紙之處,爐口上題「字亭」二字,其上層供奉魁斗星君神位,兩邊有: 「字交天下士,亭藏古今書」之對聯,頂端有泥塑葫蘆,二、三層琉璃瓦上有吉祥之物。
- Aug 21 Thu 2014 07:32
結(堆砌)石駁是客家人的生態技藝美學
- Jun 27 Fri 2014 08:30
新埔鎮潘屋前毛蟹穴洗衫窟
- Jun 02 Mon 2014 13:47
土礱
「土礱」外緣以竹篾細密編織圍筐,內部面以紅黏土加水拌合而成,乾後堅硬如石材,上下座均為圓形,上下座相吻合處各以質地堅硬木角條嵌入並使之相錯,上座竹筐預留半截空地以存放稻穀,轉動上座,稻穀即由漏斗狀孔流入木齒中碾穀,糙米與稻殼由下座周圍緣溝流入承受的米籮。
- Jun 02 Mon 2014 06:40
竹東鎮水頭屋打石師傅「龍照美」的作品-石礱。
竹東鎮水頭屋打石師傅「龍照美」的作品-石礱。
- May 28 Wed 2014 17:25
台灣第一座列入古蹟的茶亭建築-十份崠茶亭
- May 23 Fri 2014 10:18
寶山鄉油田村賴屋軒昂的門樓
千金門樓四兩屋
- May 23 Fri 2014 09:32
北埔鄉「面盆寮」茶亭
從竹東鎮立圖書館旁往北埔方向的面盆寮,是竹東鎮與北埔鄉交界處,分為上面盆寮與下面盆寮,其地形三面高,凹地似面盆,居民在此建寮成聚落,故稱「面盆寮」。筆者就讀竹東高中的美術老師名畫家蕭如松的作品之中,就有以畫面盆寮風景的畫。
- May 19 Mon 2014 15:01
寶山鄉寶山村芎蕉窩莊屋的板築牆屋
板築牆屋係板築方式構築的板築牆,在固定的兩片木板中放入微濕泥巴混和禾桿與稻殼,以及縱橫交疊的竹片,再用大木槌夯實,一次製作一層(約三台尺左右),做好之後再把木板剝開繼續做上一層,直到需要建築的高度為止。為了防止牆面受到風化或雨水侵蝕,表面會以白粉牆面作防潮的處理。
- May 15 Thu 2014 13:10
寶山鄉新城村消失的惜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