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車站天橋與台階到處佈滿「錯過上海 把握新竹」的標語。
針對新竹市政府以4.5888億標下世博台灣館,以下從幾個角度和方向,提出個人意見和看法:
一、都市財政
新竹市政府的財政情形一直不是很好,目前也是呈現負債狀態,許多公共工程的開發雖然也積極以促進民間參與投資(BOT等)的方式為之,但是,因為新竹市人口與其他因素…,使得這些開發的財務可行性評估都無法吸引廠商願意投入。今天,新竹市政府標下世博台灣館,其將近新台幣10億元之重建投入成本,如何回收,應該請新竹市政府即刻進行財務分析,並且公告市民瞭解,並且也需告知市民若這些民間資金無法到位,市政府替代方案為何?都應該公開透明。
二、都市發展
公道五台肥廠區的開發其定位為國際會議中心,世博台灣館的進駐並不在原本規劃配置裡面,對於新竹市城市的規劃和發展而言,似乎太過草率也十分危險,一個沒有計畫性的城市發展策略永遠都還是發展中城市的消極作為。因此,請新竹市政府告訴市民,世博台灣館的進駐,對於新竹市城市規劃將會產生什麼影響,同時,未來城市發展的配套措施有哪些?如何結合既有新竹市城市發展紋理,包括科學園區、未來新玻工館園區(動物園廢園)、舊城區、以及新竹高鐵園區…等,成為新竹市未來城市發展的新亮點,這些都是新竹市政府必須拿出積極和遠見的規劃策略來因應。
三、城市觀光
新竹市近年來積極推動觀光發展,包括舊城區文化環境、科學園區、17公里 海岸線、18尖山、青草湖、19公里 青青草原…等,而世博台灣館的進駐也許可以成為未來新竹市觀光發展的重要核心,但是,這個重要核心如何帶動和結合新竹市原有之觀光發展,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是否足夠,這些都是新竹市政府應該評估清楚,並且告訴市民。
四、城市文化
從世博看見台灣到從台灣館看見新竹的角度來看,世博台灣館展示的是台灣的文化,對於許多沒去過世博的台灣人或大陸客而言可能有其新鮮感,但今天落腳在新竹市的台灣館,其未來的經營和發展與新竹市城市文化的關係為何?以及如何讓世博台灣館成為展示和體驗竹塹文化的重要窗口,才是對於新竹市城市文化的發展有其助益,否則這個新鮮感一過,將和高鐵探索館一樣,成為計畫性廢墟。
五、文創產業
新竹市擁有全世界聞名的高科技產業,加上既有風與綠能產業和玻璃產業基
礎,世博台灣館的進駐也許是一個契機,讓新竹市文創產業的發展更加聚
焦,若以金錢和建造費用衡量,許多評估對於世博台灣館在新竹市的重置都
會不樂觀,但是,以新竹市本身的產業和文化條件,一個具知名度的館舍移
植重置後,如果可以搭配更具遠光的規劃和思考,比起以同樣費用新建一個
沒有知名度的館舍,其成功的機會也許會更大。(201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