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段崎與月桃窩崎古道

 

一、前言

 

新竹縣芎林飛鳳山系與竹北犁頭山系山巒起伏,經先民辛勤開闢,留下了上山與下山兩條清代道光年間興築的古道,其中部份古道已經被現代道路和產業小徑取代,更有些古道隨著時光移轉,早已消失在荒煙蔓草之中,不復可尋。近年來,運動休閒風氣興起,可以兼顧運動和體驗大自然的休憩活動逐漸受到重視,這些沒落的古道有待縣府積極規劃為健行、遊憩路線,推動新古道文化休閒旅遊,讓具有歷史、人文、自然和樸拙的古道重見天日,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在此,本文將介紹飛鳳山系的三段崎古道與犁頭山系的月桃窩崎古道,提供讀者發思古幽情與徜徉大自然的全新體驗。

 

二、三段崎古道

 

連續三段用卵石舖成之山坡路,係早期芎林下山通往新埔街頭之捷徑,全程皆以石頭舖成,總長約 四公里 。從下山金鑑堂至石頭坑山頂稜線為第一段,第二段從山頂稜線至劉重有宅,第三段風吹拗()至石頭坑底,故稱為三段崎古道。

 

三段崎古道堪稱是新竹縣原始風貌保持最完整的古道;而其豐富的生態和人文意義,更是愛好健行、賞鳥及親子踏青者最好的自然生態教室。從下山村金鑑堂至張正殿農宅路面皆已闢為水泥產業道路,張屋後方懸崖邊俯瞰,東海窟、六家地區(含高鐵站區)與頭前溪沿岸,乃至於新竹市均可盡收眼底。往前走在多種植物落葉舖滿的古道,是彈性十足的落葉大道,散步其上彷彿踩在海綿上。再加上不規則形狀的道路與豐富的林相,美麗的景緻適合做身心靈的SPA。另往左邊小徑附近有座幽靜的石頭伯公,是沉思的好地方。下坡盡頭係張家獨立農宅,維持著早期農村散亂有趣的純樸風味。屋旁有棵珍貴的百年竹柏﹙客家人稱百日青﹚,是上好的家具樹種。張屋後方也有一條蜿蜒的石子路直上石頭坑山頂,沿路有數十棵老檸檬桉樹散發的清香撲鼻而來,在陡峭的卵石古道行走,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走到稜線上寬敞處,暑意頓消。石頭坑山頂上樹林中有一三角點,是登山客登頂後合照「存證」地標,山頂上還可以看到日據時代種的尤加利樹。接著拾階而下,輕快的腳步、涼風習習,全身舒暢,越過水坑坑溝,看到滿山遍野的橘子園,走一小段大石頭舖設的古道到達劉屋三合院,橫屋大部份倒塌,所有牆身係夯土建築,極為特殊,客家人稱為夯土建築,係利用木板間隔,中間用泥土滲雜石頭、竹枝夯實的建築法。往前行右側邊坡上可看到一株四人合抱三百年老樟樹;充滿生氣的老樹,加上配置得宜的三塊石頭伯公,是一處具有自然美感的藝術空間,平坦路段過後是兩山之間的一處隘口,此處是芎林鄉與新埔鎮東北季風最強地點,因此客家人稱為「風吹坳」;雖然風勢強勁,但視野極佳,居高臨下,整個新埔田野風光和鳳山溪沿岸一覽無遺,秋天的風吹坳,滿山遍野白茫茫芒花,搖曳如稻浪般美麗,此路段往下為產業水泥道路,沿途有茂密、參天的竹林,最後到達寶石進入新埔。

 

 

三、月桃窩崎古道

  

月桃窩崎古道位於芎林鄉下山村與新埔鎮文山里,溪谷中長滿月桃,故名月桃窩。古道始建於道光年間,全程皆以卵石鋪成,犁頭山稜線上設有茶亭一座,供來往旅客休憩、飲茶。沿途風景秀麗,林相豐富,適合健行踏青。近山頂處有一日據末期的防空洞,充滿神秘的色彩,值得一看。古早期為竹北、東海窟、下山、新埔街尾居民南北對外交通、就學及農產交流道路。現月桃窩崎古道因月桃窩萬善祠旁路段,於民國七十五年左右山丘崩塌,古道中斷不能通行。民國七十八年工研院曾在山頂茶園設立風力試驗實驗站,後因功效不彰而拆除。另文山里路段,民國七十年後,因茶葉輸送關係,拆除大部份石頭古道,闢成 三米 產業道路,民國七十九年三商行財團收購山頂數 十甲 茶園,欲開發為高爾夫球場,後因法令限制未開發成功,茶園從此雜草叢生、一片荒蕪,使古道遜色不少。

 

另據新竹文獻會通訊第零壹壹號頁10〈芎林鄉文獻採訪錄〉記載,「乙未割台,是年 陰曆六月十三日 日軍佔新埔,十六日早晨日軍經月桃窩進軍至下山攻芎林,是時抗日軍數百在獅頭山為第一線陣營,連戰連勝,日軍狼狽敗走,敵軍隨即分路經石頭坑進軍至上山,以數千敵軍包圍,至翌日( 六月十七日)芎林到處被放火,眾寡不敵,芎林村落遂化為焦土,義軍在獅頭山戰死者二十一人。」從相關文獻資料可知「月桃窩古道」是具有歷史人文意涵的古道,期待縣府、鄉、鎮公所重視古道整修,讓古道重現生機。

 

 

四、結語

 

     三段崎與月桃窩崎古道早期為新竹市金山面、竹東鎮外五里、

芎林街上、上山、下山、竹北六家、東海窟、新埔街頭居民南北對外交通、就學及運送民生物資和農產的道路。現成為附近居民與少數登山客運動健身的好地方。三段崎與月桃窩古道見證地方發展與客家先民交通困頓時期,值得大家珍惜與親近,體驗它蘊含豐富的自然、人文和生態資源。

 

※新竹縣政府觀光局於94年撥款整修三段崎古道,95年完工。建設涼亭以及翻修原有生態路面,古道古早味盡失。

 

三段崎古道 卵石烙印百年足跡

【聯合報記者莊旻靜/竹縣報導】


新竹縣芎林鄉飛鳳山古道是新竹縣著名景點,相隔不遠的三段崎古道,不僅同樣擁有好景色,還有一段延續百年的卵石步道,迄今保有原始風貌,是早期芎林人擔抬農特產品到新埔販售的產業道路,見證百年歷史。

芎林鄉下山村村長何信橋家族世居當地已56代,他表示,三段崎古道最早為產業道路,一端在芎林下山村,另一端出口在新埔鎮寶石里,早期道路未開,芎林鄉人肩挑物資到新埔鎮上販售,全靠走山路。在芎林端入口處不遠,仍保有當時留下的卵石步道。

何信橋說,三段崎古道可分成三段,全長約4公里 ,來回步行約12小時。從芎林入口處第一段最陡,車子仍可行,過了涼亭後屬第二段,可見到卵石道和竹林,風景古樸。在涼亭處,可俯瞰芎林稻田美景、眺望竹科和高鐵新竹站,坐收淳樸鄉村美景和新穎現代建築。

芎林鄉下山村的稻田,在日據時為貢米,也就是進貢日本天皇食用的稻米,村內有大片稻田美景,兩季稻穗成熟時,都吸引許多遊客拍攝。

古道步入第二段較為平坦,兩側雜林自然成綠蔭。何信橋說,即使夏天步行,也十分涼爽。最後一段直通新埔鎮寶石里,出口能接通縣道115線。

地方文史工作者黃有福認為,三段崎古道不僅是產業道路,因下山村距離芎林市區較遠,下山村的學生也會走古道到寶石國小上課,也是一條通學步道。

除了中間的二段崎外,一段崎和三段崎部分古道已鋪上柏油,失去古意,步行民眾較少,部分路段出現樹倒狀況,民眾步行時,仍須注意安危。

2012/11/04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u02071946 的頭像
    wu02071946

    金山面文史工作室(吳慶杰的部落格)

    wu020719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