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里地域原以寶山路以北、潭後溝以東、冷水坑溪以西之大部份高地為主。此地區係竹塹城少祖山─金山面山向西延伸之龍脈,故取名為龍山。民國八十一年因人口超過兩千戶,遂以光復路為界,南邊劃為科園里。
在日據時代,因龍山里位置位於新竹市東郊的中心,故有關的公共設施,多設置在龍山里,境內有創校八十一年歷史的龍山國小(校地為北埔姜秀鑾後裔姜振驤所捐贈),還有設立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的埔頂派出所與昭和九年(1934)所建的新竹變電所,以及等男窯業工廠。
國民政府撒退來台後,民國三十九年於龍山里設有中興新村眷村,民國四十九年又設立光武國中,民國六十三年因建商開發,於冷水坑溪西側成立一新社區,稱為長春莊。近年來因關埔計畫開發,地貌已徹底改變。
一、地名探源
‧ 龍山
‧ 汴仔頭
‧ 荊被仔
二、水利資源
‧ 媽祖埤
三、風土民情
‧ 埔頂派出所
‧ 埔頂變電所
‧ 中興新村
‧ 春福聯合國
‧ 長春莊
‧ 等男窯業
四、宗教信仰
‧ 龍山福德宮
‧ 長春福德宮
‧ 天恩彌勒佛院
五、教育
‧ 龍山國小
‧ 光武國中
六、老樹資源
‧ 龍山國小老樹
長春福德宮
龍山里長春社區內之福德宮,民國七十八年由發起人(榮譽主委)吳 明爐 先生與主任委員 倪武財 先生等十幾人居間奔走,募集貳佰貳拾萬餘元於冷水坑溪興建一座美侖美奐二進式伯公廟,同年 十月二十一日 正式落成。宮內供奉三尊伯公,祭祀範圍涵蓋龍山里八至十鄰。目前由長春福德宮管理委員會負責廟務。廟門聯為:
長庇眾庄物阜民康千家福
春惠群生老少平安萬戶德
周邊休憩設施齊全,有涼亭、籃球場、兒童遊樂區等,並有一座活動中心。
長春福德宮設備齊全,兼具交誼、休憩與宗教信仰等多項功能,是長春社區的重要聚會地點之一。
龍山福德宮
光復路一段576巷2弄1號對面的福德宮,外型華麗,供奉一尊大土地公石像,廟內安置兩座平安燈,信徒以龍山里十鄰及十五鄰居民為主。
民國七十七年社區有心人士,鑑於住宅社區內住戶日漸增加,宗教信仰付之闕如,乃經由陳萬福等發起,募集新台幣壹佰捌拾柒萬肆佰元,於次年 農曆九月十四日 興建完成龍山福德宮。
廟門聯為:
龍鳳畫堂生瑞色
山明寶座繞神光
廟前為龍山里集會所,空矌的場地提供了附近居民聚會的空間。
天恩彌勒佛院
位於埔頂里光復路一段576巷39號。
本院是一貫道之訓練機構,建築分三層,建地約 八十坪 。一樓是餐廳,二樓是學員宿舍,講堂設於三樓,佛桌上供奉諸天仙佛、南海古佛、 關聖帝 君、濟公活佛、純陽呂祖,兩旁為一貫道創始人張天然(天然古佛)及其妻孫慧明(月慧菩薩)的聖容。
本院創建於民國七十六年,由一位王姓人士主持,主要活動是舉辦「真道至理研究班」,招收各地學員進行四個月的講習訓練,學員來自世界各國,包括香港、東南亞、美加、北歐、日韓等。目前(八十九年)進行到第二十五期,課程內容除講道之外,尚包括禮儀訓練(行禮叩頭等),受訓期滿之學員就自行在外開設道場。
本院經費概由道親捐獻,目前已在新竹縣峨嵋鄉峨嵋湖畔買下二 十四甲 土地,預備興建一座一貫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