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員山老黃槿樹
黃槿樹為錦葵科常綠喬木,是台灣原生植物。常見於沿海地區,是海岸防沙、防潮、防風的優良樹種。樹葉為心形,花黃色、花心暗紫色,頗具觀賞價值。由於葉子表面粗糙,民間常用以墊粿,蒸後有清香味,所也叫粿葉樹,客家人稱為粄葉樹。
員山里第一鄰林屋聚落之老黃槿樹,樹齡有百年之久,樹高約 十二公尺 。有一支幹延伸入土後,另再生一株於其側,兩株並生,造型相當奇特。
老朴樹與童玩
朴樹為榆科落葉喬木,常見於海岸或低海拔地區,是優美的庭園樹,亦稱沙朴,是製作陀螺上好的材料。果實未成熟前可充當童玩,將果實裝入銃筒,做射擊遊戲︵取大觀音竹做銃筒,小觀音竹做撞針︶,客家人稱為畢剝樹,果實稱為畢剝子,員山里姜屋伯公後方有棵朴樹,樹齡約一百五十年,樹高 十二公尺 ,胸徑 六十七公分 。綠蔭下有座小伯公祠,樹、祠相依,成為姜家獨一無二的特殊景觀。
姜屋魯花樹
魯花樹為大風子科常綠小喬木,分佈於本省低海拔地區,尤常見於海岸地帶。性耐乾旱、抗風、抗污染,適合海濱庭植、綠籬。樹皮平滑,灰褐色,幼枝長滿銳刺,木材淡褐色,質密緻而堅硬,適於製造各種小用具,本省多用為薪炭材。魯花樹又稱有利赤蘭、俄氏莿苳,客家人稱為刺樹。
麻園肚黃蓮木
黃蓮木為漆樹科落葉大喬木,因材質鮮黃獲名。樹姿優美,是庭院、行道樹的理想樹種,因樹型與櫸木類似,客家人稱為雞油樹。
黃蓮木在山東孔廟前有大片栽植,又稱為﹁孔樹﹂或﹁楷樹﹂。昔日進士及第者,獲賜之﹁笏﹂即係黃蓮木製造,故中國文人雅士之庭院喜植黃蓮木。嫩葉有清香味道,可製成﹁黃蓮茶﹂,樹皮、莖可供藥用,治療痢疾、霍亂等。由於黃蓮老樹心材易腐朽而有空洞,又名為﹁爛心木﹂。
下員山與麻園肚交界的駁坎邊有多棵黃蓮木,樹齡八○年至二○○年不等。尤其雞油伯公後方有一棵黃蓮木最為壯觀,是員山里最老的樹,樹齡有二○○年,樹高 十六公尺 ,胸徑 七十一公分 。另鍾屋伯公後方有一棵老黃蓮樹,樹高 十五公尺 ,胸徑 六十二公分 。
福華宮老榕樹
榕樹為桑科常綠喬木,台灣全島普遍有它的蹤影,常作為行道樹、遮蔭樹。枝幹上長出細長的氣根,終年常綠,葉厚,表面光滑。
麻園肚福華宮前有兩棵五十五年老榕樹,一棵樹高 十二公尺 、胸徑 八十一公分 。另一棵樹高 十三公尺 、胸徑 八十公分 。老榕樹樹型開闊、粗壯,盤根錯節,佔地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