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50年創立

金山面米店

  祖父早年從事「穀眅」工作,專門從鄉下買穀供應新竹城大碾米廠。待熟稔米穀買賣竅門,於民國三十九年就到竹中街上開設「礱間」,經營米穀生意,將店名定為「穗豐行碾米廠」,象徵「稻穗豐滿,五穀豐收」之意。

 

  民國四十三年「穗豐行碾米廠」傳到父親經手,再改名為「兆豐行碾米廠」,希望能日進斗金達到「億兆」的商機,同年在關東橋另增設分行營業。祖父、父親與兄弟們憑藉無比的毅力,歷經數十年胼手胝足,披星戴月,篳路藍縷,慘澹經營,終成為地方殷富,生意興隆極盛時,還把所碾白米用牛車拖運到竹東交貨,供應五峰、尖石一帶林場工人使用。

 

  本人是在民國六十年退伍後,因不忍先祖創業中輟,獨自接下碾米廠生意,改名為「佑豐行」,取其「祖佑豐隆,源遠流長」之意。到了民國八十三年,本人當選新竹市金山里里長,在社區總體營造與社區文化的薰陶之下,為打造家鄉「金山面」的知名度,再於民國八十七年將「佑豐行」正式改名為「金山面米店」。礱間雖歷經四次改名,但傳承著家族對於土地與米糧不變的情感,所販售的都是無污染的良質米,而由於長年關心地方文史與生態環保工作,基於賣米也是良心工作,對稻米品質要求更是嚴格。

 

店裡販售台灣各地出產的好米,如苗栗三灣米、三光米與楓之米、新竹東海米與九號米,台中霧峰桂花香米、台東池上米、多力米與關山優質米,花蓮御皇米、芋香米、九號米…等。秉持健康新主張:好吃、有機、文化,為新竹地區注入一股清新的賣米新文化。

 

金山面米店,見證了金山面發展史、米業的興衰及飲食習慣的改

變等文化面向。而從單純賣米卻體認到當前環境與文化的逐漸消失式微,民國八十三年本人擔任新竹市金山里長時,面臨「金山面」地區的人文歷史逐漸消失與環境污染的危機,於是成立金山面文史工作室,致力推動金山面及周遭地區人文與歷史的文化調查。此外,還旁及關懷頭前溪、竹東圳、柯子湖溪、冷水坑溪、隆恩圳、汀甫圳、烏瓦窯圳、雷公圳、客雅溪、鹽港溪等溪流人文歷史、自然生態與水資源污染等議題。近年來還強力推動客家文化地景的保存工作,包括老地名、老夥房屋、老樹、古道、石板伯公、老茶亭、老水圳、泉水窟、石拱橋、紅磚橋等發掘、調查、保存、搶救及解說工作。金山面米店不僅賣好米,堅持健康優質,更藉由投入文史保存與環境保護工作,蛻變成為綠色文化米店,守護著這一片人親、土親的家園。(第三代吳慶杰撰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u02071946 的頭像
    wu02071946

    金山面文史工作室(吳慶杰的部落格)

    wu020719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