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頸剛直、嫉惡如仇,以及特立獨行作風的創業者
—吳錦堂﹙1913—1999﹚
父親吳錦堂為長子,出生於日據時代大正二年(1913) 農曆十二月十日 戌時,原居住下員山莊(今竹東鎮下員山),大正十五年(1926)搬到芎林下山五座屋。昭和四年(1929)三月畢業於芎林公學校第二十三屆,昭和七年(1932)與母親結縭,二人同甘共苦,攜手共度人生六十四年。育有五子、二女,至今子孫有九十人。昭和十三年(1938)遷至麻園肚,民國四十五年於竹中街上經營碾米廠。壽終於民國八十八年 農曆二月二日 卯時,享壽八十七歲。
父親早年在竹東做木材生意,與鎮內仕紳頗多相識。一度熱衷政治,曾參選頭重里里長,可惜敗北。耕作麻園肚水稻田時,多角性的農業經營(休耕期種植蔥頭、田豆、黃豆、紫雲英與在水稻田開溝渠養殖吳郭魚等),深受農業界肯定。中年接下礱間業務,生意興隆,兼養豬(父親養豬用蕪菁、地瓜葉等攪拌貯藏當作飼料)、養雞(父親養雞習得一手人工授精技術)、養魚(在竹中國小旁紅埤塘養吳郭魚與晚年在關西坪林山區埤塘養七星鱸魚)、種樹薯﹙在現今關東橋市場﹚,技術先進人多稱讚。五十年代在南寮海埔新生地耕作數甲水稻田,當時新式育苗與機械插秧,也是父親最先試用。為了開拓事業版圖,五十年代在五步哭山拓墾種植柳丁、柑橘、荔枝、芒果、香蕉、木瓜、柚子等水果,不數年,荒山變成綠意盎然、鳥語花香之地。隨後闢地養豬,利用豬糞肥沃貧瘠之丘陵土質。數千頭豬隻之規模成為新竹市養豬界冠軍(為了產銷平衡,父親創設兩間豬肉店),七十年代在金山里八十九巷(現今華清社區)種植木瓜、芒果、百香果等水果,事業有成之後曾出國數十次環遊世界各國吸取新知識。父親亦在家族興隆之時,也各建造一座「至德佳城」(民國八十二年落成)與「至德家祠」(民國八十八年興建完工)。這是父親一生的「宏偉成就」。
父親一生勞碌奔波,點子多、喜創新,嘗試不少行業,多有不錯成績,可謂生財有道,也拉拔五位兒子成家立業。雖然事業起起伏伏,但始終咬緊牙關度過艱辛歲月。在鄰里同輩中創業之多與膽識過人,兩位姐姐也不例行,與同胞兄弟相同,俱深受吳家蔭庇,應知感恩。
父親硬頸剛直、嫉惡如仇,以及特立獨行作風,鄰里少見,可稱為鐵錚錚漢子。他堅苦卓絕之創業精神,一生與「賭博」絕緣, 足資後生晚輩借鏡。父親深愛家人,但剛毅個性與工作繁忙,讓他難以盡情表達對家人關懷,是唯一之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