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內灣捷運竹中車站

 

竹東鎮外五里客家聚落生活環境資源發展構想

 

                                                              金山面文史工作室  吳慶杰

 

竹東圳的開鑿為頭重、二重、三重地區荒蕪的土地注入一股活水,孕育出農業的高度發展成就,它所流經的地(社)區正是一部客家聚落水圳的生命史。隨著科學園區的發展與需求,竹東圳結合寶山水庫成為供應這個一年創造兆元產值高科技生產基地最重要的用水來源。從農業用水到高科技工業供水的角色轉變都述說著竹東圳的重要性,從竹東圳流經的區域來看待這條水圳周邊的客家聚落發展議題,按照地理區塊之劃分為五個區塊,以下分別描述各自的發展構想:

 

1、外五里與頭前溪

此區域以頭前溪和上員山為主,相關資源除了上員山地區的發展歷史脈絡外,更有內灣線上員車站。除此之外,位於頭前溪畔的林屋、呂屋和劉屋聚落,除了維持一個傳統客家聚落型態外,更見證了上員山地區發展過程與頭前溪的關係,因此,此區域將可以林屋、呂屋與劉屋串連上員山地區的發展歷史和頭前溪的緊密關係出發,建構區域特色,同時,銜接竹中地區和二重地區,不但可以從自行車道規劃來連結,更可以內灣線竹中--上員兩站的鏈結發展出鄉村車站的特色。最後,並結合客家美食中心的特色產業,發展出本區域的客家特色。

2、竹中地區

本區域以頭重里和員山里為主,以見證竹東地區最早開發歷史的竹中國小古石碑、內灣捷運線竹中車站、下員山地區、頭前溪麻園肚段和柯子湖溪下游等資源為主。竹中地區相關的發展規劃可以利用包括石板伯公的保存營造、自行車道規劃、頭前溪畔親水公園、下員山玻璃工廠、金山面陶土、竹中老磚場…等元素,以竹中車站周邊做為外五里發展的核心,並且利用柯子湖溪和柯湖地區銜接,以及以頭前溪和遠見農場與上員山地區相連接。另外結合牛路頭古戰場、土牛溝與古石碑打造歷史廊道,讓大家產生更多客家文化的認同與情感。

3、柯湖地區

以寶山水庫銜接的柯湖里地區為主,包括柯子湖溪與新竹市金山面一水之隔的區域、福龍宮連接到寶山水庫以及二重地區,主要乃以現有柯湖地區的山林地景來作為整體區域特色的形塑,加上金山面科學園區安遷戶社區旁的徐屋聚落、老樹、伯公,都可以透過散步特色步道來建構和串連。

4、二重地區

神農大帝對於五榖與藥草的尊崇,正好與林春秀等開鑿竹東圳對於二重地區農業地景的灌溉相互呼應,而這個概念正是「養生社區」和客家人崇尚自然有機的最佳寫照。從竹東圳、五穀宮(社區信仰)、客家米食中心到養生植物園區,配合學校的生態池與養生植物園,都可以發展成「養生社區」的示範點。以竹東圳為主的周邊地區為主,從林春秀故居「九牧第」出發,連結竹東圳相關資源,包括水圳旁相關生態與廢休耕地區(二重教會認養休耕的生命課程),發展成為以竹東圳結合有機農耕的特色區域構想。

 

5、三重地區

從竹東圳的取水口到三重地區包括紅崩崗、小鹹菜甕、狗辣林、三角城…等區域,同樣從竹東圳的生命史基礎出發,利用水圳連結社區與地區發展特色。另外結合三角城國王宮與開庄伯公廟,打造過去本區域與金廣福拓墾大隘歷史路徑之發展廊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u02071946 的頭像
    wu02071946

    金山面文史工作室(吳慶杰的部落格)

    wu020719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