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藝術家 與牛共舞一同作畫
【聯合報╱記者郭政芬/新竹報導】
烈日下,農夫兼留英藝術家身分的李春信緊握牛繩,不時與水牛低語,這條細繩傳遞農人對於牛耕的期待,連結著農人與水牛之間的情感。
李春信從小就喜愛藝術,然因家人反對,大學選擇資訊科系,曾在科技業工作3年。因著喜愛藝術的心有增無減,後來辭職後赴英國深造,獲得英格蘭文垂大學藝術學院的藝術碩士。
「希望傳承牛耕技術!」李春信表示,在英國學習時,認識到東方文化的獨特。回國後,看見朋友用自然方法種稻,想到牛耕技術逐漸失傳,民國96年在朋友的介紹下,從台北移居到新竹縣,並養了兩頭雙胞胎水牛姊妹,「每日都在養牛、牽牛,算是從頭開始學起!」
「經歷與水牛互動的美麗時刻!」李春信說,人與牛之間蘊含彼此信賴的過程,可激發許多藝術靈感,只要透過一條牛繩與口令就可與牛溝通,牛繩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就是最棒的藝術線型概念。
「透過牛繩鬆、緊關係,了解彼此意思」李春信舉例當牛吃飽,繩子就鬆;牛很倔時,繩子就緊,「欣賞到線條的變化與視覺的呈現。」
李春信體會到人與牛之間的情感,細微地觀察牛的動態。創作時,李春信選擇與牛一同作畫,「牛蹄腳印很漂亮,可以做成腳印的紀錄」,他說,畫作上蘊含許多層次,「人與牛的關係更加密切」。李春信曾多次開過畫展,分享「與牛共舞」的畫作與心路歷程。
牧童藝術家李春信致力推廣水牛文化,關注人與牛的信賴關係。他笑說「人生」就是人、牛、土地的結合,當人與牛的關係連結時,就是安穩的人生。
為了將人與牛的關係傳遞出來,他發起台灣水牛復育計畫,籌組牛耕隊,4月14日 還開設「學校沒教的四堂放牛課」,帶領民眾體驗牛耕文化,有牽牛、騎牛過河、野炊、犁田等,傳遞牧童文化的感動,課程將酌收費用,詳洽0926939186,http://artwoods.blogspot.tw/ 【2013/04/0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