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客籍林特魁與閩籍「林泉興」郊號,合組「林合成」墾號請墾金山面一帶山場。在清朝中葉前,金山面地區多半是散村型式,而後隨著拓墾發展,金山面廣大的地區逐漸形成了上庄、中庄、下庄、後背屋、上田寮、下田寮、三角、苧子窩、柯壢口、風空、埔心、上茶寮、下茶寮與坪埔頂等較大村莊。
上、中、下庄聚落原位於新竹市金山里中部,為相鄰的三個集村。其位於東南者,因地勢較高,乃稱上庄。而位於西北者,則稱下庄,中間者稱中庄。民國七十九年,上、中、下庄及其附近田園,悉被徵收為科學工業園區三期用地,聚落乃廢。
全站熱搜